鸡兔同笼问题是根据什么方法解答的?
分析与解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即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条件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4-70=24只。减少的原因是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减少4-2=2只脚。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现在我们可能还会听到“吹哨法”、“鸡翅法”、“列表法”、“砍足法”等,但是其解题思想无外乎假设法、 列方程法、古典法三种,换汤不换药而已。
鸡兔同笼问题确实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解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方法的效率会逐渐降低,因此4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使用假设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方法一:列算式计算如果每只鸡和兔都抬起来两只脚,那么一共抬起来35×2=70(只)脚。鸡只有两只脚,所以没有抬起来的94-70=24(只)脚,都是兔的。一只兔有四只脚,所以每只兔都还有两只脚没有抬起来。故兔有24÷2=12(只)。有35个头,即鸡和兔一共35只,故鸡有35-12=23(只)。
鸡兔同笼的最简单算法有几种?
鸡兔同笼的最简单方法有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脚法,砍足法。列表法 这一种方法是根据一共有八个头,然后列出九种不同的情况分别算出每种情况对应多少条腿,然后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说能够通过列表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假设,全是鸡或者假设全是兔。
鸡兔同笼(假设法)(1)鸡当兔:如果把所有的鸡都看成兔,每只鸡就要再长出2只脚,这样所有的动物都变成4只脚了。于是就会多出“头数x4-实际的脚数”只脚。这些多出来的脚都是鸡长出来的。因此,鸡的只数=多出的脚的只数÷2。
面对鸡兔同笼问题,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假设所有动物都是兔子。按照这种方法,我们首先计算所有假设为兔子的脚总数,即35只兔子的脚为140只。实际脚数为94只,因此,鸡的脚数为140-94=46只。由于每只鸡有2只脚,所以鸡的数量为46÷2=23只。兔子数量则为35-23=12只。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建立方程求解。
鸡兔同笼抬腿法讲解是什么?
1、鸡兔同笼抬腿法一:假设每只鸡抬一只脚,每只兔抬2只脚。由94÷2=47,即笼子下面有47只脚,这时一只鸡对应1只脚,一只兔子对应2只脚,而笼子上面有35个头。由47-35=12,即如果用35个头对应35只脚的话,还会多出来12只脚,也就是说笼子里有12只兔子 由35-12=23,即笼子里有23只鸡。
2、鸡兔同笼抬腿法之三:让兔子先抬起两只脚。35只头的动物如果都抬起两只脚,会有70只脚。94只脚减去70只脚,剩下24只脚,这些脚都是兔子的。由于兔子每只有两只脚,所以24只脚代表12只兔子。因此,剩下的动物是23只鸡(35-12=23)。
3、抬脚法解题就是让要让笼子里面的鸡兔都抬起两只脚。鸡没有脚碰到地面,兔子也少了2条腿碰到地面,那也就是说,笼子里的所有个体都少了2条脚,那现在脚碰到地面的也只有兔子了。也就是说,剩下的24只脚中,都是只有2只脚接触地面的兔子,可以进行反推。
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1、古人是通过“抬腿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这种方法巧妙而直观,具体如下: 抬腿操作:首先,假设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的总数就会减少一半。例如,如果笼子里原本有26只脚,经过抬腿操作后,就只剩下13只脚站在地面上。 假设全为鸡:接下来,我们假设笼子里全都是鸡。
2、在中国古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抬腿法。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来得出答案。假设有一个笼子,里面装有26只脚和8个头,我们需要计算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子。首先,我们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因为鸡有2只脚,而兔子有4只脚。
3、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主要采用的是抬腿法。抬腿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抬腿:首先假设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的总数就会减少一半。计算剩余脚数:在上述假设下,如果笼子里原本有26只脚,抬腿后就会剩下26除以2等于13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