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大家谈谈洋葱立春后怎样管理,以及栽培春季洋葱技术5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洋葱立春后的田间管理
1、水分:定植后,勤浇水,但每次的浇水量不宜过大,越冬期的时候,浇施越冬水,蹲苗后,每隔8-9天浇一次水。肥料:移栽成活之后,每亩地使用10kg尿素兑1:15的粪水进行浇施,鳞茎膨大初期时,每亩地施加30kg尿素,鳞茎膨大中期时,每亩地施加40kg复合肥和20kg尿素。
2、洋葱立春后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水分管理:缓苗期:定植后大约20天进入缓苗期,此时应勤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避免降低地温,保持秧苗不萎蔫、地面不干燥。越冬期:秧苗成活后,浇施越冬水。蹲苗期:返青后进入茎叶生长期,进行蹲苗,既要浇水又要控制浇水量。
3、水分管理:洋葱定植后,需要频繁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避免影响地温。缓苗期大约20天后,应保持土壤湿润而不干燥。越冬期要浇越冬水,返青后进行蹲苗,直到叶片变深绿、蜡质增多、叶肉变厚时,开始定期浇水,每8-9天一次。采收前7-8天应停止浇水。
4、科学施肥春季返青以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为洋葱根系的生长补充营养,同时为以后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长打下基础。施肥要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1000千克,中间加入2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硫酸钾。地膜覆盖的一般只结合浇水每亩施入硫酸二铵15千克和硫酸钾10千克。
5、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湿过多。适时进行追肥,选用合适的复合肥料,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管理病虫害:监测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出现病虫害问题,及时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治理。收获:立春洋葱的生长周期一般为80100天。当洋葱叶子开始黄化,葱颈变厚时,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进行采摘。
用什么肥料或药可以减少洋葱抽苔
1、及时摘苔:发现洋葱抽苔后,应尽快用锋利的剪刀或小刀将花苔从基部剪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鳞茎生长。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如磷酸二氢钾,同时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为洋葱鳞茎膨大提供充足养分和适宜环境。控制温度和光照:尽量为洋葱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其正常生长。
2、合理追肥,可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为植株补充营养;同时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以防根部腐烂。 关注病虫害防治:抽苔后的洋葱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病虫害侵袭。要密切观察植株情况,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3、为了保证洋葱在越冬期间“长稳和保命”,越冬期间不宜施追肥,春节后猛追3次肥,即3月中旬追第1次,4月中旬追第2次,5月上旬追第3次,每次亩穴施尿素15-25公斤、硫酸钾5-7公斤,以促进洋葱营养生长旺盛,抑制其生殖生长,降低未熟抽苔率。越冬期间,成活率低的洋葱要灌一次跑马水。
4、洋葱种植中,使用国光抑灵矮壮素是可以的,它能够预防植株抽苔,通过药物控制徒长,帮助养分集中,使得地下部分更加膨大,进而提高产量。 在使用矮壮素时,一定要准确控制药物的浓度,防止出现药害问题。推荐的使用浓度为50%矮壮素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
洋葱也会出现抽薹现象吗?有什么防治新办法呢?
一旦花芽分化完成,在长日照条件下,洋葱植株就会发生抽薹现象。诱导花芽分化的过程受气候条件、品种、营养体大小和播种期的影响。大多数品种需要在2-5℃的低温下经过60-70天,南方品种则需要40-60天,而北方品种则需100-130天。越冬时,幼苗过大是导致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异常,洋葱遭遇过长的低温天气,便会引起出现洋葱抽薹开花等现象,甚至出现分化异常,导致洋葱出现多胞胎的情况。苗期遭遇暖冬往往也会加重洋葱抽薹。掌握适当的播种期;严格把握定植时幼苗的标准;培育壮苗;适期定植;肥水管理;利用激素(用25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溶液喷洒幼苗,可减少抽薹率);摘花薹。
适当的播种期,是防止洋葱先期抽薹的最有效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能早于9月下旬播种。如果秋季播种过早,在越冬前幼苗已达到能通过春化的大小,第二年就会先期抽薹,而适时播种,幼苗较小,次春不会先期抽薹。
在洋葱的幼苗期或者花芽分化后,可以通过喷施乙烯利或者青鲜素,对抑制洋葱过早抽薹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洋葱过早抽薹,主要是防止洋葱经历过长的低温时间和过早徒长,因此,适时播种和控制前期旺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这两点的管理工作,过早抽薹现象就能有效避免。
洋葱可早春保护地育苗,春栽夏收,一般不会出现早期抽薹现象。秋季播种育苗,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播期,如果播种过早,就会以大苗通过春化阶段,发生早期抽薹。播种过晚,虽然发生早期抽薹的可能性降低,但会影响到幼苗的生长,将来会影响到葱头的膨大,产量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