耷的同音字
1、耷的同音字有打(dǎ)、达(dá)、答(dá)、搭(dā)、妲(dá)、怛(dá)、鞑(dá)、嗒(dā)、瘩(dá)。耷的解释:耷拉:指松弛下垂、悬挂的状态。疲倦、懒散:形容精神或身体疲劳、无力。耷子:指一种用于吊挂或固定物品的装置。
2、耷的读音:dā 汉字释义: 〔~拉〕向下垂,如“~~着脑袋不吭声”。亦作“搭拉”(“拉”均读轻声)。 大耳朵。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耳 相关词组: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滴里耷拉:物体下垂的样子。耷拉也作搭拉。
3、[耷]dā 〔耷拉〕向下垂,如“耷耷着脑袋不吭声”。亦作“搭拉”。同音字“搭”。
4、昊的同音字有“皓、浩”,沓的同音字有“榻”、“耷”。以下是这些同音字的详细解释:皓:基本含义为洁白、明亮,如皓齿,也可引申为同“昊”,指昊天。浩:是“昊”的另一同音字,虽然在此未详细说明其含义,但通常用于形容广阔、无边无际的样子,如浩瀚。
5、拼音:[ dā ]部首:耳 笔画:9 五行:火 五笔:DBF 基本解释 〔~拉〕向下垂,如“~~着脑袋不吭声”。亦作“搭拉”(“拉”均读轻声)。 大耳朵。
“耷”字怎么组词?
1、耷拉 [ dā la ]:松弛地下垂;松弛地向下挂着。朱耷 [ zhū dā ]:明末清初画家。挂耷 [ guà dā ]:下垂。蔫头耷脑 [ niān tóu dā nǎo ]:没精打采的样子。低头耷脑 [ dī tóu dā nǎo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2、耷拉 [ dā la ] 释义:耷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一种状态,松弛地下垂。造句:他耷拉着耳朵无精打采的样子。蔫头耷脑 [ niān tóu dā nǎo ] 释义:指没精打采的样子。造句:他因为考试没考好被他那严厉的爸爸数叨得蔫头耷脑。
3、耷,这个字念dā,组词:耷拉。清初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名字就叫朱耷。
朱耷的“耷”怎么念?
朱耷的“耷”应读作dā。正确发音:“耷”的发音为dā,声母为d,韵母为ā,组合起来即为dā。特定用法:“耷”在朱耷的号中是一个特定的用法,代表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文化内涵:“耷”字寓意深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的名字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象征意义。
朱耷的“耷”读音为dā。字形与笔画:“耷”字在笔画上有着独特的顺序,形象地描述了大耳朵的形态。字义:“耷”字在汉字文化中常被用于形容事物下垂或没精打采的状态。例如,“耷拉”表示下垂,“蔫头耷脑”和“低头耷脑”则描绘了无精打采或惶恐的模样。
耷 拼音:[dā]基本解释:〔耷拉〕向下垂,如“耷耷着脑袋不吭声”。笔画数:9;部首:耳;人物简介: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耷,这个字念dā,组词:耷拉。清初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名字就叫朱耷。
朱耷的结构分析: 朱(独体结构):朱字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结构,没有上下或其他部分的结合。 耷(上下结构):耷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部分类似于“广”字头,下面的部分是“达”字。注音:ㄓㄨㄉㄚ。拼音:zhūdā。朱耷的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人名。
大山人是朱耷,耷的读音是dā,八大山人是他晚年间的文号,朱耷是朱元璋的后裔,是弋阳王七世孙。
大字底下加个耳是什么字?
1、耷,这个字念dā,组词:耷拉。清初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名字就叫朱耷。
2、耷,读音:[dā]部首:耳 五笔:DBF 释义:〔~拉〕向下垂,如“~~着脑袋不吭声”。亦作“搭拉”(“拉”均读轻声)。 大耳朵。
3、上面一个大字下面一个耳组成的字是:“耷”,汉语拼音写做:da。组词:耷拉,表示下垂的意思。
4、耷 【拼音】:[dā]【部首笔画 部首:耳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五笔86:DBF 五笔98:DBF 仓颉:KSJ 笔顺编号:134122111 四角号码:404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37 基本字义 〔~拉〕向下垂,如“~~着脑袋不吭声”。亦作“搭拉”(“拉”均读轻声)。 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