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波段是如何划分的?
雷达波段的划分有新老两种系统。老系统依据波长,二战时期制定,划分如下:- 搜索雷达使用23厘米波长的L-波段(Long的缩写)。- 10厘米波长的雷达称为S-波段(Short的缩写)。- 3厘米波长的火控雷达称为X-波段,因X常用于标示地点。- 搜索和火控雷达的折中波段称为C-波段(Compromise的缩写)。
这种划分方式是雷达业内的通俗叫法,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通常的划分是:L波段 1~2GHz;S波段 2~4GHz;C波段 4~8GHz;X波段 8~12GHz;Ku波段 12~18GHz;K波段 18~27GHz;Ka波段 27~40GHz;U波段 40~60GHz;V波段 60~80GHz;W波段 80~100GHz.。
L波段:最初指波长为23cm的雷达波段,因其波长较长而得名。L代表“Long”,即长的意思。S波段:波长为10cm,故称为短波。S代表“Short”,即短的意思。S波段雷达在军舰上作为中距离警戒雷达和跟踪雷达广泛应用。X波段:用于火控瞄准的雷达波段,波长约为3cm,因此得名。
最早的雷达使用23厘米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L波段。后来,波长调整至22厘米。当10厘米波长的电磁波被采用后,其被定义为S波段,意即比L波段更短。随着火控雷达广泛采用3厘米波长的电磁波,这一波长被称为X波段,X代表坐标上的某点,象征其在坐标上的位置。
雷达波段是指雷达发射电波的频率范围,这一度量单位为赫兹(Hz)或周/秒(C/s)。大部分雷达设备运行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其频率区间大约在30至300,000兆赫之间,相应的波长范围从1毫米到10米。具体来说,这一波段涵盖了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和极高频(EHF)四个波段。
每个波段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弹载雷达则倾向于更高频的X、Ku、K、Ka、V、U、W波段,这些精密的频率选择确保了雷达系统的精确性和效率。总的来说,雷达波段的划分,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揭示了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每一段波段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雷达技术的演进和创新,为我们揭示了无尽的探索空间。
雷达系统的分类与波段
雷达系统的分类主要包括陆地雷达、航空雷达、太空雷达和舰载雷达等,波段则涵盖了从HF/VHF、UHF、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到K、Ka波段以及毫米波等多个频段。雷达系统的分类: 陆地雷达:主要用于地面目标的探测和监视。 航空雷达:安装在飞机上,用于空中目标的探测、地形测绘和导航等。
雷达系统按照其作业位置及特性,可分为陆基、机载、星载及舰载等多种类型。基于不同的作业模式,它们主要分为连续波雷达与脉冲雷达两大类。连续波雷达采用稳定的信号波形,而脉冲雷达则使用短暂的脉冲波形。
S波段雷达通常用于中距离的警戒和目标跟踪。这个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特性适中,既能达到一定的作用距离,又能提供相对准确的定位。 X波段雷达则擅长短距离的火控和精确目标跟踪。由于X波段的波长短,其分辨率高,适合于高速运动目标和复杂环境下的精确跟踪。至于雷达波段的定义方式,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
高频波段如K、Ka,尽管在近程应用如SMR(地面移动雷达)或ASDE(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受天气条件限制明显。相比之下,毫米波(V、W波段)在汽车工业中的停车辅助系统中大放异彩,不过其工作效能受限于大气衰减。
雷达波段的划分和用途?
从搜索雷达的VHF、UHF和L波段,到搜索跟踪雷达的L、S、C波段,再到火控、成像雷达的C、X、Ku波段,每个波段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弹载雷达则倾向于更高频的X、Ku、K、Ka、V、U、W波段,这些精密的频率选择确保了雷达系统的精确性和效率。
雷达波段的划分基于频率范围、波长和特性,不同波段适用于不同的雷达功能,包括搜索、跟踪、火控、成像和弹载雷达等。
S波段雷达通常用于中距离的警戒和目标跟踪。这个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特性适中,既能达到一定的作用距离,又能提供相对准确的定位。 X波段雷达则擅长短距离的火控和精确目标跟踪。由于X波段的波长短,其分辨率高,适合于高速运动目标和复杂环境下的精确跟踪。至于雷达波段的定义方式,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
最早雷达使用的波段被称为P波段,波长约为1GHz,可以穿透大雨,适用于观测林下地形、浅层地下情况。L波段以23cm(后改为22cm)波长定义,最初用于搜索目的。这一波段被称为长波波段,常用于中距离警戒雷达和跟踪雷达。
雷达波段的划分有新老两种系统。老系统依据波长,二战时期制定,划分如下:- 搜索雷达使用23厘米波长的L-波段(Long的缩写)。- 10厘米波长的雷达称为S-波段(Short的缩写)。- 3厘米波长的火控雷达称为X-波段,因X常用于标示地点。- 搜索和火控雷达的折中波段称为C-波段(Compromise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