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一至九品官员官服补子
一品:仙鹤 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 而仙鹤则官居一品。二品:锦鸡 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
官服补子的等级划分:公、侯、驸马、伯等高级官员使用的补子图案为神话中的动物或已绝种的动物,如麒麟和白泽。文官补子图案等级:- 一品文官补子图案为仙鹤。- 二品文官补子图案为锦鸡。- 三品文官补子图案为孔雀。- 四品文官补子图案为云雁。- 五品文官补子图案为白鷴。
明代官袍圆团纹,除了龙团纹,还有蟒衣(四个爪的龙)、飞鱼(有翅膀和鱼尾巴的龙)和斗牛(头上有两只弯角的龙),以及麒麟的纹路,穿这一些花纹大红袍的人,都是二品到公、侯、伯、驸马以上的高官。官服补子实物 明代官像画保存了当代的官服艺术形式。
明朝时期的官服的颜色,各代表几品?
1、颜色代表品级 红色:代表正三品以上的官员。 青色:代表正四品至正六品的官员。 绿色:代表正七品以下的官员。其中,深绿色为上等,浅绿色为下等。不同色彩的细致差别还可能反映了官员的职务、职能以及特殊的地位或荣誉。二品官员如有特殊的赏赐也可能穿着红色。
2、官服颜色及图案寓意丰富,如一至五品用象牙笏,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明代初立时,鉴于局势动荡,官服制度相对简朴。 洪武三年,官方提出按照五德之说,明朝应以火德王,故尚赤色,并规定了衮服的使用场合。
3、明朝官服的颜色跟等级有关系,在颜色上,明初规定: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可见在明朝,青色的地位超过了绿色,绿色沦为末流。看官服等级,还要看冠的梁数和绶带的不同纹饰。
4、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御史服獬豸(神羊)。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5、绯色官服则代表四品到一品的官员。明朝官服颜色是有一定的级别,一般情况下对于四品到一品的官员的官服颜色为绯色;对于七品到五品的官员的官服颜色为青色;对于九品到八品的官员的官服颜色为绿色。封建王朝时期,官员服饰以品级而分,既是区尊卑、明高低的表现形式,也是帝王拉拢人心的重要手段。
6、一品至五品官服紫,七品服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礼部官员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学说,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明取法周汉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应尚赤,朱元璋认可,并规定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服。
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阶?
1、明朝官阶的分辨主要依据官职和官服。以下为明朝官阶的简要说明: 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为正一品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从一品三孤。这些官职主要是荣誉职位,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正、从级别的区分 在明朝官阶中,正级别高于从级别。正级别官员担任的是核心职务,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如各级地方的长官,多为正级别。而从级别官员则多担任辅助职务,如辅佐长官处理日常事务的副职等。这种划分体现了官员的地位和职责差异。
3、明朝官阶共分九品,从服饰的颜色与图案中,一目了然。一至四品的官员,着绯色官服,一品以大独科花为标志,直径五寸,象征其威严;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愈发显得尊崇。三品官服则绣有散搭花,径二寸,四品和五品则以小杂花为饰,径一寸,渐次递减,象征权力的逐渐下移。
4、明朝实行九品官阶制度,官员的品级通过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来区分。一至四品官员穿着绯色官服,五至七品官员则穿着青色官服,九品官员则穿着绿色官服。从一品到九品,官服上的花纹也有所不同。
5、而同一家的妇女,补子的禽鸟样,有时是左右对称。明代的官阶,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阶,武官分六品、三十阶,还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称「未入流」的官阶,包括县典史、府检校、司吏目,训导长官、儒学正教谕、国子典馆及翰林院的「孔目」等。
明朝官服,从一品到七品介绍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 一至四品官员的官服为绯色。- 五至七品官员的官服为青色。- 九品官员的官服为绿色。图案花纹方面,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有大独科花,直径为五寸,随着品级的降低,花纹逐渐变小。明代官服的补子制度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始实行补子制度。补子是一种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有各种花纹。
明代官服的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在服饰的颜色、图案花纹以及补子制度上。 服饰颜色: 一至四品:绯色。 五至七品:青色。 九品:绿色。 图案花纹: 一品:大独科花,花纹直径五寸。 二品:小独科花,花纹直径三寸。 三品:散搭花,花纹直径二寸。 五品:小杂花,花纹直径一寸。
九品武官的官服上绘海马。此外,文武官员的官服颜色也有严格的规定,一品至四品的文武官员均穿着红色官袍,五品至七品的文武官员则穿着青色官袍,而八品和九品的文武官员则穿着绿色官袍。这种细致的官服区分,不仅反映了明朝对于官员等级的重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服饰等级的严格规定。
明清的六部尚书都是二品,那什么官才是一品官?
不要觉得奇怪,明朝将尚书设为正二品,在历朝历代来说,定的还是比较高的,很多朝代的六部尚书比明朝都要低,比如元、金的尚书只有正三品,南宋的尚书是从二品,隋、唐的尚书也是正三品,再以前捯饬,尚书都只到第三品,看来尚书定为三品是主流,仅有清朝定的最高为从一品,次之的明朝正二品。
明和清的一品官基本都是以荣衔、虚职为主。现将明、清的正一品、从一品分列如下:明朝:明初,中书省左右丞相是一品官员,但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明代的一品官,基本由以下五类组成。
从一品官职:少师、少傅、少保、六部尚书等。二品官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总督等。从二品官职:翰林院学士、布政使、巡抚等。三品官职: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等。从三品官职: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