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汉军跨越两千里,救援26个独守孤城壮士是怎么回事?
以司空第五伦为首一派人主张不宜救援,理由是:因为时间过了很久,而且路途遥远,信息不畅,估计他们早就被杀了,如果救援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疏勒国耿恭守疏勒
1、在汉朝的版图上,有一段关于耿恭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的大将,其父亲耿广是名将耿弇的弟弟。少年时期,耿恭慷慨多大略,展现出非凡的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领军队攻打车师国,请求耿恭担任司马。
2、在匈奴围攻疏勒城期间,匈奴继续施加压力,断绝了城内的水源。耿恭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挖掘水源,最终在井中发现了泉水。这不仅缓解了士兵的缺水问题,也让匈奴军队感到绝望。耿恭利用这一机会,坚守疏勒城,直至汉军援军到来。
3、在最艰难的时候,耿恭始终和部下推心置腹,同生死共患难,全军将士没有一个有二心的,全都服从耿恭的命令。匈奴单于围困耿恭许久,知道疏勒城里物资匮乏,以为耿恭应该有投降的念头了,就派使者前来劝降。使者对耿恭说:“只要你投降匈奴,打单于就封你为白屋王,还给你漂亮的女人。
4、耿恭的坚守:耿恭率领东汉军队坚守金蒲城,但金蒲城被匈奴攻陷后,他率军退守疏勒城,坚守一年之久。战斗方式:耿恭在坚守过程中,以毒药箭、暴雨偷袭等创新战术抵御匈奴的围攻,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
5、东汉初期,匈奴南下依附东汉,汉明帝派兵收复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匈奴南下攻打车师,耿恭坚守金蒲城,匈奴攻陷后,耿恭率军前往疏勒城,坚守一年之久。面对匈奴的围攻,耿恭以毒药箭、暴雨偷袭等方式抵御,最终迫使匈奴撤退。然而,耿恭形势危急,汉军援军迟迟未到,车师人改投匈奴,增援困难。
6、数万匈奴大军势不可挡,西域小国也纷纷倒戈。西域都护陈睦与两千多汉军壮烈牺牲。在广阔的西域土地上,仅有班超、耿恭等人带着五百士兵艰难支撑。特别是耿恭,他坚守疏勒城,直到只剩二十六名士兵,他们靠吃铠甲和弓弦维持生命。疏勒城危急,西域危急。然而,这时东汉明帝去世,新皇章帝登基。
东汉战神耿恭当年天下无敌,为何晚年却非常凄凉?
1、据正史记载,耿恭可是东汉军魂的缔造者。耿恭精神更是激励了时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撒热血。如有名的历史人物班超便受其影响,投笔从戎,两度出使西域达三十余年,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班超为什么不救耿恭
个人健康状况与年龄因素 班超在晚年时期健康状况可能不佳,年龄较大导致体力精力有限,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救援行动决策。如果他的健康状况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者长途跋涉,那么即便内心急切想要救援耿恭,也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动。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班超的最终决策。
其实,汉章帝不打算救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需要去救援的地方路途遥远,即使赶到,或许将士们都已经战死,所以觉得没有什么救援的必要。但最终在鲍昱的劝说之下,汉章帝还是觉得出兵救援。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血战疏勒,还是接下来救援,如耿恭班超这样的汉军将士们,面对这场战争,从来没有放弃。其实,当时留在西域坚守的,何止有耿恭。汉朝西域司马班超,也同样依托槃橐城苦战。他能够调动的,除了忠于汉朝的西域各小国军队,就只有身边三十六名汉军子弟兵了。
所有和他(班超)一起出使西域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班超的年纪最大,现在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身体衰老患病,头发也全白了,两手麻木而不灵活,耳朵听不清楚了,眼睛也没那么好了,走路还拄着拐杖。他虽然想要竭尽他的力量来报答皇帝陛下的天恩,但迫于年岁迟暮,犬马之齿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