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字、号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书房提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是对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指蒲松龄在描写鬼怪妖魔方面,技艺高超,无人能及。这既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华,也反映了《聊斋志异》中丰富多样的鬼怪形象。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异史氏,出生于1640年6月5日,逝世于1715年2月25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出身于一个逐渐衰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年轻时曾以优异成绩考取多个第一,但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71岁才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蒲家庄人,清朝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他的远祖曾为元代总管;明万历以来,蒲氏家族科甲相继,虽不显贵,也算是诗书门第。可是到了蒲松龄的父辈,已家势衰微,他的父亲蒲盘不得不弃读经商。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的落第自勉联是“落第何妨,忍辱进取;有志者事竟成。”落第何妨:表达了蒲松龄对于科举落第的豁达态度,认为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挫折,不必过于介怀。忍辱进取:展现了他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与毅力,他选择忍受失败和羞辱,继续积极进取,不放弃追求梦想的决心。
只要有志向,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蒲松龄自勉联。
蒲松龄的字号?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2、蒲松龄简介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明崇帧13年,清崇德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他成长于一个并不富裕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时因在科举考试中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而名声大噪。
3、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色目人(另说蒙古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