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明朝兵备提刑按察司副使是什么官职,几品官
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是其官衔,正四品,代表品秩编制;兵备即整饬兵备,实质是差遣,无品级,代表工作内容。合起来就是以按察副使身份整饬某处兵备的官员。
明初所设按察司的副长官,正四品,1381年改为从四品。其职掌一为按事分巡察兵备、学政、海防、清军、监军等,一为按地区分巡察、俭视刑名按劾等。初为临时性质,后逐渐形成分巡道,故又称道员。清初沿置,乾隆时裁去副使衔,专设分巡道。
因此,出任兵备道的这个人的品级,是以他本身的官衔为准。明朝时,布政使司的参政是从三品,参议是从四品;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四品,佥事是正五品。比如某兵备道,他的本身官职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他的品级为正四品。明朝的巡抚跟兵备道的性质差不多,也多为临时因事专设,并不是每省都设。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长官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部长。 副长官侍郎,相当于现代的副部长。 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现代的司局长。 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现代的副司局级。 主事权力、辩滑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部,相当于现代的组织部、人事部。
古代的官职“长官尚书”与现代的官职相当,主要是部长级别。 “副长官侍郎”在现代官职体系中对应的是副部长职位。 古代官职中的“各司主管称郎中”现代对应为司局长。 “副主管称员外郎”在现代官职中大致对应副司局级。 “主事”在权力与地位上高于处长,是较高的行政职务。
古今官职对照表如下:中央官职 内阁:对应现代的国务院。明朝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清朝议政王大臣、上书房大臣、军机大臣:均为清朝重要的决策机构成员,职权与现代国务院内的高级别官员相似。六部制度:吏部:对应现代的组织部,负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户部:对应现代的财政部,管理国家财政。
古代九品官员与现代官职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从一品: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大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从二品:巡抚与布政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中国古代与现代官职对照表: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吏部:相当于组织部 人事部。
清光绪山东省运河兵备道是几品
清光绪时期的山东省运河兵备道为正四品官职。根据史料记载,道这一机构自明代开始设置,其职位高于地方知府,为正四品。明代的运河兵备道称为运河岁烂兵备乎尘漏道。明代初期在济宁设有两个道,分别是济宁道和沂州道。宣德元年,山东参政副使负责管理河漕闸座等事宜,袁文华于宣德三年担任此职。
清光绪山东省运河兵备道是区四品。史料记载,道机构设置从明开始,大于地方上的知府之职,为正四品。明代称运河兵备道。明初在济宁设有两个道,即济宁道、沂州道。宣德元年,以山东参政副使管河漕闸座等事宜,三年袁文华任。天顺二年,以河南付使一员正理济宁以北河道。
一般情况下,兵备道是正四品;兵备副使是从四品或者是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司局级干部。
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